<img src="//tagger.opecloud.com/scmpmagazine/v2/noscript-image.gif"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when-downgrade" />
THE BIDDING GAME

一槌定天價

在拍賣行此起彼落的叫價聲中,每件傳奇珠寶及名錶的價值只是一個昂貴的數字嗎?它們背後的傳說和故事,那些關於生活時尚、設計美學及文化歷史的思考,才是賦予「拍賣」意義及奧秘的養分。
Scroll to explore
每次拍賣交易,涉及的不僅是天價商品,亦包括珍貴的人文經典及歷史。
Sorry,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inline SVG.
Wency Li
Senior Content Manager
Listen Now

The Bidding Game

天文數字的交易價錢、名聲遠揚的傳奇寶藏、未知底藴的拍品,拍賣行業總披着一層神秘面紗,令人很想一探究竟。其實,拍賣並不是數字遊戲,也非小圈子活動。了解拍賣行的運作,認識拍品背後的故事,在一賣一買間涉獵淵博的學問、趣味盎然的人文典故及源遠流長的歷史。
LISTEN NOW

淺談拍賣行

認識 5 間最重要的國際知名拍賣行,了解它們的歷史、市場定位及特色。
Sotheby's:推動藝術教育的先行者
由企業家 Samuel Baker 創立於 1744 年的 Sotheby's(蘇富比),是現今世界上規模最大、歷史最悠長的拍賣行。Sotheby's 除了強於珠寶名錶、名人珍藏等交易,更致力推動相關的拍賣及藝術教育。1969 年創辦了「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 」,在全球建立專業性資源網絡,每年有超過 2,500 名學生在這裏學習,僅碩士學位,就有 8,000 多個校友,建立了同類藝術行業內,最強大以及完善的校友網絡,為拍賣界帶來不少品學兼備的生力軍。
Christie’s:雲端時代探索者
Christie’s(佳士得)於過去幾個世紀曾經舉辦無數舉足輕重的拍賣會,是珍罕獨特藝術品的彙集之地。另外,拍賣行於私人洽購方面亦發展悠久,主要集中在戰後及當代藝術、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古典大師及珠寶類別。步入雲端時代,其成立了內部的風險投資公司 Christie's Ventures,目標為 Web3 創新、與藝術相關的金融產品、技術以及解決方案的公司,提供種子資金作支持,再借用有關技術,協助收藏家購買和出售更多藝術品,並安全地儲存和銷售 NFT 、加密貨幣等數位資產。
Phillips:持續革新的精神
Harry Phillips 於倫敦西敏創立 Phillips(富藝斯),一直以「革新手法」和「開創精神」突圍而出。早年,拍賣行透過出售法王路易十六妻子 Marie Antoinette 皇后莊園的畫作,以及 Napoleon Bonaparte 的生活用品而享譽國際,迄今為止,仍是唯一曾於白金漢宮舉行拍賣的拍賣行。後來,拍賣行經歷收購及合併等多階段演化,至 2014 年,前 Christie’s 老臣 Edward Dolman 出任行政總裁,吸引更多頂尖人才加盟;同年,公司又聯合 Bacs&Russo 成為全球鐘錶拍賣界的市場領導者。
Bonhams:讓收藏融入生活
Bonhams(邦瀚斯)是市場唯一英資的環球拍賣行,坐擁 12 間拍賣中心,數目為業內之最,辦事處遍佈全球 22 個地區。多年來,Bonhams 致力深耕中階市場,聚焦服務由幾萬至千萬港元以下的拍品價格段,入場門檻更親民,以求令新舊藏家可以融收藏於生活。Bonhams 珠寶部門在傳統以外,敢於開拓較新的珠寶領域及寶石品類,例如本年 6 月上拍的 Cartier 神秘鐘「Model A」,屬於博物館級珍品,以逾估價 4 倍近 690 萬港元成交。
Poly Auction:年輕而潛力無限
2022 年是保利香港成立 10 周年誌慶。相對其他老字號有着輝煌傳統,這間由保利文化集團成立的本地拍賣行資歷較淺,但勝在充滿「活力」及「創造力」,在香港掌舵人兼董事總經理張益修帶領下,其成交紀錄近年屢創新高。秉承「精、真、稀 」的選件策略,保利香港設有現當代藝術、中國書畫、中國古董珍玩、珠寶及鐘錶、手袋及潮玩、珍茗佳釀 6 大部門,積極跟不同國際機構合作或舉行慈善盛會等,未來的版圖定會繼續拓展。
Photo credit: artcollection、Bonhams、Christie’s、Getty Image、Phillips、Poly Auction、Sotheby's

經典珠寶此中尋

珠寶拍賣場上經常出現國際奢侈品牌的拍品,珍稀的寶石、頂尖的設計、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令它們擁有獨一無二的魅力和傳奇色彩,吸引世界各地收藏家的目光。
LISTEN NOW
01

大自然奇珍

De Beers 珍罕藍鑽
De Beers 是世界鑽石業的巨頭,一條龍主宰了全球 4 成的鑽石開採,其中於 2022 年在 Sotheby's「瑰麗珠寶」專場獻拍,出自南非庫利南鑽礦、以港幣 4.5 億天價成交的「De Beers 浩宇之藍」可謂相當矚目。這顆稀世 15.10 卡長方形階梯式切割藍鑽,來自一枚於 2021 年發現的原石,經精湛工藝切割打磨,成為拍場上歷來最大的艷彩藍鑽。高處未算高,De Beers 另一套一組 8 枚、出自同一礦場的珍罕藍鑽 The De Beers Exceptional Blue Collection 將會在 2023 年 Sotheby's 拍場上開拍,估價達港幣 5.46 億,藍鑽拍價能否再創高峰,大家就要拭目以待了。
02

大師手筆

Tiffany & Co. 黃鑽
首位榮獲「Coty American Fashion Critics' Awards」的珠寶設計師 Jean Schlumberger,是 Tiffany & Co. 僅有允許其名字出現在作品上的大師之一。Jean 生於顯赫的紡織商世家,善於將對自然的奇思異想,轉化成華美妙趣的珠寶設計,Tiffany 多款極具代表性的設計皆出自其手筆,如已故女星 Audrey Hepburn 佩戴的 Ribbon Rosette 黃鑽鑽石項鏈、前總統夫人 Jacqueline Kennedy 愛佩戴的 Tiffany Schlumberger 手鐲等。他的作品亦屢屢出現於拍賣場上,如黃金「海星」胸針、經典的石上鳥胸針,還有估價高達港幣 230 萬的藍寶石、祖母綠和鑽石「海豚」胸針。
03

劃時代設計

Van Cleef & Arpels Zip 項鏈
於 2022 年拍賣會上,以 82 萬美元成交,創下 Van Cleef & Arpels Zip 項鏈公開拍賣最高紀錄的1964 年製 Zip 項鏈,出自品牌創辦人 Estelle Arpels 和 Alfred Van Cleef 的女兒 Renée Puissant 手筆。30 年代,Renée 受温莎公爵夫人委托訂製,以拉鏈這種新型扣件為藍本,研發出這款獨一無二的項鏈設計,拉開時可作項鏈佩戴,拉起後即成為一條手鏈。Zip 項鏈成為品牌最頂級的珠寶工藝作品之一,以至今天仍為人津津樂道。
04

古董瑰寶

Cartier 珍珠飾品
Cartier 擁有 175 年的輝煌歷史,很多別樹一格的古董作品都在拍賣場上有市有價。2019 年 6 月,紐約 Christie’s 拍賣會上曾推出「La Belle Époque 美好年代」系列,其中一枚 1953 年 Cartier 的「古董天然珍珠胸針」,以 3 顆圓形天然珍珠、一顆水滴形天然珍珠以及鑽石配鑲,以達 100 萬美金成交價;另一枚「天然珍珠葡萄古董胸針」亦形態優雅,盡現低調奢華。天然珍珠形態的形成取決於侵入蚌殼的刺激物形狀,非人類所能控制,又需耗費至少 2 至 5 年收成。若同一件作品要集齊多顆大小、形狀、色澤皆相近的天然珍珠,極度困難。加上全球暖化令海水升溫,珍珠產量日少,令天然珍珠首飾愈趨罕有。
05

名人加持

Bvlgari 定情珠寶
Bvlgari 珠寶見證了荷里活一個浪漫傳奇,英國影星 Richard Burton 跟已故傳奇女演員 Elizabeth Taylor 兩度結婚又離婚,他曾幽默形容:「Taylor 認識的第一個意大利文字,就是 Bvlgari」。兩人於羅馬拍攝《Cleopatra》時,經常於品牌貴賓室秘密約會,男方亦多次送上品牌珠寶訂情物,例如 Taylor 婚禮上唯一佩戴的祖母綠鑽石胸針,以及常於奧斯卡頒獎禮等重要場合,用以配襯的祖母綠項鏈套裝,藍寶石項鏈及戒指套裝等。2011 年 Taylor 逝世後,Christie’s 舉行拍賣專場,Bvlgari 以天價回購 9 款藏品成「Heritage 典藏系列」,紀念故人的愛情及收藏眼光。
06

鑽石王者

Harry Winston 絕妙設計
美國「鑽石之王」Harry Winston 年少早慧,創立同名的珠寶品牌,又革新珠寶製作工藝和設計美學。Harry 相信珠寶設計不應受金屬結構所限,要以寶石為主導,創出 Winston Cluster(簇擁式)鑲嵌法,成為品牌重要標誌;他又擅長低價購入舊珠寶重新切割及配襯時尚鑲托,使寶石再度綻放璀璨艷光,風靡眾多前衛女性及皇室上流。2019 年,保利香港的秋拍珠寶專場帶來這明星珠寶商設計、哥倫比亞頂級祖母綠鑽石項鏈、戒指、手鏈及耳環套裝,估價高達港幣 2,000 萬至 2,800 萬。
Photo credit: Bvlgari、Christie’s、Everett Collection、Getty Image、Poly Auction、Sotheby's、Tiffany & Co.

估價達人

近年高級女裝腕錶在拍賣行以亮麗成績成交,有的鑲滿珍稀寶石,有的以稀有度取勝,全部價值不菲,你是否能猜出它們的成交價?
Photo credit: Bonhams、Phillips、Poly Auction

名人的珍寶傳奇

不少國際名人及貴族均是經驗獨到的珍寶收藏家,由他們委托拍賣行開拍的珍藏因而更具神秘傳奇色彩。

Elizabeth Taylor 富可敵國的珠寶珍藏

Princess Margaret 皇室古董珠寶

香港女星關之琳逾億私人珍藏

歌后梅艷芳訣別舞台之項鏈及耳墜

Photo credit: Christie’s、Getty Image、Sotheby's

獨立新貴

除了國際知名的大品牌,以下 4 個獨立或新晉名字以自成一格的珠寶或鐘錶作品出現在拍賣場上帶來驚喜。
01

Lily Gabriella Elia

結合建築藝術和珠寶的設計師
2019 年,巴西珠寶設計師 Lily Gabriella Elia 與全球頂級鑽石零售品牌「蘇富比鑽石」攜手合作推出「璀璨流金」系列,以藝術和建築為靈感,鑲嵌珍貴罕見的黃鑽,同年於 Sotheby’s 香港春季拍賣展覽內展出。Lily 負笈美國攻讀雕塑及建築學位,又曾任職國際拍賣行,強於高級珠寶評鑑和估值。「璀璨流金」系列跳脫常規地結合頂級寶石與鑽石,彰顯奪目異彩。
02

Michele della Valle

從大自然攝取靈感的藝術家
設計師兼珠寶藝術家 Michele della Valle 被譽為「珠寶界的璞玉」,長期於日內瓦生活,個人工作室亦僅限預約到訪,雖然作風低調卻「有麝自然香」,其設計的珠寶備受拍賣市場及收藏家青睞。大自然是 Michele 最大的靈感來源,他曾遠赴印度或遠東尋找寶石,認為是寶石是設計的基調。他善於從奢華的寶石創造出抒情的作品,作品充滿色彩,在 2019 年曾先後隆登 Sotheby’s 及 Christie’s 拍賣專場。
03

Urwerk

對未來充滿奇想的錶壇新貴
除了主流鐘錶老字號,1997 年成立的瑞士獨立製錶商 Urwerk 亦為藏家關注。品牌兩位創辦人 Felix Baumgartner 及 Martin Frei 希望透過製錶,呈現對時間的獨特理解及藝術美,像旗下的高端機械錶款就別具未來感。2019,Urwerk 亮相紐約拍賣場的兩件作品:號稱 300 年都不會出現誤差的「The AMC 原子鐘配鈦金屬腕錶」,當時估價港幣 780 萬;以及曾於電影《Avengers:Endgame》中,被 Iron Man 佩戴的「Ref. UR-105 CT Iron Endgame 特別版腕錶」(港幣 31 萬成交),均惹來熱議。
04

翁狄森

以文化創作的華人設計師
東方風情的文化珠寶具升值潛力,華人珠寶設計師翁狄森(Dickson)以儒雅的中國工藝為創作主調,多次獲 Sotheby's 邀請參與拍賣。繼 2008 年,一套以稀有海蚌珠為材的首飾高達港幣 500 多萬成交;2022 年 Sotheby's 又於《百年承傳.女性力量》公益拍賣專場,帶來 Dickson 品牌「淵 Yewn」以《紅樓夢》為靈感的「文人話系列珠寶」。前總統夫人 Michelle Obama 亦曾配戴品牌代表作「翡翠鑽石如意窗花戒指」出席英國王室的宴會。
Photo credit: Chris Linton、Christie’s、Sotheby’s、Urwerk、Yewn 淵

拍賣入門課

雖然在拍賣場上出現的珠寶及鐘錶總予人叫價高昂的印象,但其實進入拍賣場的門檻沒有想像的高。如果你對參與拍賣投標躍躍欲試,可參考以下入行近 10 年、擁有豐富業內知識的蘇富比鐘錶部主管陸燕珊(Joey Luk)給拍賣新手的建議。

事前準備

考量因素

網上拍賣

檢查事項

Photo credit: Sotheb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