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tagger.opecloud.com/scmpmagazine/v2/noscript-image.gif"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when-downgrade" />
MAXIMALISM IN ART

當代藝術

當大部份人也認識何謂「極簡主義」之時,另一極端「極繁主義」正影響著近代藝術與設計的文化聖潮流發展,成為重要的創作元素之一。
Scroll to explore
極繁主義在當代藝術文化上擔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影響了不同藝術派系的發展。
Sorry,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inline SVG.
Xaven Mak
Editor in Chief
Listen Now

Less is a Bore, More is More

不像其他鮮明的藝術運動和派別,極繁主義沒有很清晰的時間線,亦沒有如Pop Art般有一大班後來成為主流大師的藝術家代表。相反,極繁主義在歷史上一直啟發著藝術家,只是當時沒有一個統稱,例如早在17世紀的古典大師時期,畫作已是圍繞複雜構圖和色彩。後來在1960年代,一班藝術家以及抗衡當時主導歐洲和紐約藝術界的極簡主義,以不同的複雜介媒創作,藝術歷史Robert Pincus-Witten稱他們為極繁藝術家,極繁一字成為藝術界通用的名詞。除了極繁藝術本身,它亦影響了其他派別如Pop Art 甚至近年焦點如街頭藝術和數碼藝術,再加上社交媒體都傾愛色彩豐富的影像,極繁逐漸回歸藝術文化的主流。

甚麼是極繁主義?

極繁主義的首次興起

極繁主義與其他藝術派系的關係?

它不只是一場西方藝術運動

在室內設計範疇大行其道

極繁主義與時裝息息相關

為甚麼極繁主義會再次引起藝術交化界關注?

Photo credit: Julian Schnabel, The Student of Prague, 1983 © 2018 Julian Schnable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 Julian Schnabel, Victory III, 2020.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Pace Gallery | David Salle, Comedy, 1995. Art © David Salle/Licensed by VAGA at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 Ding Yi, Appearance of Crosses 2020-5, 2020. Photo courtesy of Shangart Gallery | Photo by Meg Elkinton and Shane Godfrey

極繁主義發展時序

1600s
1600s Baroque在歐洲盛行,雖然當時未有極繁一詞,但外界認為Baroque是最早期充滿極繁風格的藝術表現
1720s
1720s Rococo在法國出現,著重色彩構圖的Rococo也是極繁藝術的表現之一
Mid-1940s
二戰後, Abstract Expressionism運動在美國紐約藝術圈成為主流,注重抽象表現,此派別的作品構圖層次複雜,或許也啟發了60年代的極繁主義藝術家
1960s
由Donald Judd為代表的極簡主義備受注目,引發了一班年輕藝術家以相反的極繁作回應
Mid-1960s
Julian Schnabel及David Salle等人以構圖複雜繁亂的作品來回應極簡主義的概念藝術
1970s
新表現主義派系和Pattern and Decoration(P&D)運動誕生,P&D成為極繁類別的重要元素
1976
「Ten Approaches to the Decorative」展覽於1976年在Alessandra Gallery舉行,被視為首個正式以極繁為主題的展覽
1987
Robert Pincus-Witten 推出書籍《Postminimalism into Maximalism: American Art, 1966–1986》,極繁主義正式成為文化學術討論的話題
1990
極多主義在中國當代藝術界出現,領軍人物包括丁乙,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其中一個重要界別
2011
P&D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 Tony Robbin 舉行回顧展《Tony Robbin: A Retrospective Paintings and Drawings 1970-2010, Orlando Museum of Art》,令西方藝術界再次注視極繁創作
2015
Alessandro Michele 成為Gucci 創作總監,將極繁風格變成時裝潮流, “more is more”也很時尚
2019
極繁風格充斥整個米蘭設計周,此界別的星級室內設計師與生活品牌合作,波士頓ICA舉辦「Less Is a Bore: Maximalist Art & Design」展覽,紐約FIT美術館舉行「Minimalism/Maximalism」
2020
洛杉磯MOCA舉行「With Pleasure: Pattern and Decoration in American Art 1972–1985」展覽 ,極繁主義逐漸獲得主流世界注視

在極繁藝術世界下,著名大師們在創作背後的一些有趣小知識。

01

GUSTAV KLIMT

Gustav Klimt出生於維也納一個金銀首飾世家,啟發他日後以金色來創作作。而且原來他還收藏了不少浮世繪的日本畫作,其經典作品包括《The Kiss》和 《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等,也是仿照華麗的東方風情。

(圖:Gustav Klimt 代表作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
02

ANDY WARHOL

Andy Warhol原來也是鐘錶收藏家,擁有超過300隻手錶。在芸芸收藏中,最知名的莫過於Vintage Rolex Chronograph 3525及Cartier Tank。

(圖上:Andy Warhol的母牛牆紙裝置。)
03

YAYOI KUSAMA

圓點女王草間彌生在東京的工作室離精神療養院只有5分鐘的路程,他亦曾承認之在1977年自願入療養院接受療程。

(圖:草間彌生的豐富構圖都教人聯想起極繁。)
04

FRANK STELLA

Frank Stella的早期成名系列《黑色繪畫》成為1960年代的革命性繪畫,展現了一種極簡狀態。然後在1970年的夏天,Frank Stella從建築師朋友Richard Meier中獲得一本著作《木製猶太教會堂》,啟發他創作《波蘭村莊》系列。他是最著名由極簡風格轉型到極繁風格的藝術大師之一。

(圖上:Frank Stella 的早期成名系列《黑色繪畫》/圖下:Frank Stella的《波蘭村莊》系列作品)
05

MAURIZIO CATTELAN

意大利藝術家Maurizio Cattelan在2019年在邁阿密Art Basel 展出《膠帶香蕉》,成功製造話題。 除了藝術,他亦涉足家品和雜誌領域,他以不同色彩和圖案佈置成1950年代的家居樣貌,被視為近代極繁藝術的代表作。

在極繁世界中有數不盡的創作名字,而以下正是一些我個人為你推介的新名字。

New Name

Katie Stout 藝術與設計的混合

Liza Lou 色彩最豐富的家廚

Kehinde Wiley 最極繁名人肖像

Zoe Pettijohn Schade 無意識的結構初型

極簡主義 vs 極繁主義

講到極繁主義(Maximalism),便很自然令人聯想起簡約主義(Minimalism),而在極繁和極簡之間,你又會較喜歡哪一種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