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燈效應是甚麼?新一年遠離 Gaslighting!拒絕被心理操控和情緒勒索
Culture

煤氣燈效應是甚麼?新一年遠離 Gaslighting!拒絕被心理操控和情緒勒索

「Gaslighting」中文可稱為煤氣燈效應,早前被《韋伯字典》公布為 2022 年度代表字,屬於熱搜度排行前 50 名。光從文字來看,可能未真正了解 Gaslighting 的意思,它代表一種心理操縱方式,被操控的人可能身處當中卻不知道。這不只是兩性關係中常見的情緒勒索方法,家庭中、職場中、朋友群體中也有可能發生。如何破解煤氣燈效應?學會幾招旁身拒絕有毒關係,拾回生活中的重點。

「Gaslighting」是甚麼?

「Gaslighting」是甚麼?

「Gaslighting」中文可稱為煤氣燈效應,是心理學中一種常見的操控方式。主要由一方向另一方長期及持續於情感上拖壓,利用精神虐待和洗腦行為,令受害人開始迷失及懷疑自己的記憶力、感知力或判斷力,在精神上完全被對方控制。

煤氣燈效應的來源

煤氣燈效應的來源

Gaslighting 一詞最早出現在 1944 年一部電影《煤氣燈下》,講述一名漂亮、獨立自主的女主角,和男主角結婚同居後,他刻意把家裡煤氣燈調成忽明忽暗,誤導女主角認為自己有精神病。女生被他長期心理操控,變成自我懷疑,漸漸分不清現實和想像。

煤氣燈效應常見行為

煤氣燈效應常見行為

如何分辨對方是否利用 Gaslighting 心理操控方式,可從以下常見的行為略知一二。慣性說謊、否定對方感受、刻意隔離對方和他人關係、重複式洗腦、先發制人扮演受害者、建立不平等關係、以退為進刻意博取信任、甜言蜜語給予希望等,都是日常相處中容易被發現的細節。

Gaslighting 受害者會出現甚麼症狀

Gaslighting 受害者會出現甚麼症狀

受煤氣燈效應操控的受害人,會從一開始會自我懷疑及容易焦慮,慢慢演變成壓抑個人感受、充滿自卑感、無法自行做決定、不敢與人對望及對話、產生社交恐懼。長期受虐者更可能變成抑鬱症、做出自殘行為、出現幻覺幻聽、嚴重影響心理健康。

兩性關係中煤氣燈效應例子

兩性關係中煤氣燈效應例子

電影《煤氣燈下》便是男女關係中明顯的 Gaslighting 方式,此外去年藝人王力宏和前妻李靚蕾的離婚事件亦是例子之一,當時女方曾提到被男方進行 Gaslighting 情感操控。在兩性關係中,若另一半擁有強烈佔有欲、強迫要看你的手機、不準你跟其他人來往、批評和貶低你的外觀和價值觀,這些都是恐佈情人的特徵。

HOT OFFER
父母及孩子之間的煤氣燈效應

父母及孩子之間的煤氣燈效應

不只情人之間容易發生 Gaslighting,家庭中常見的煤氣燈效應便是父母和小孩、婆媳之間的不平等關係,常出現在亞洲傳統家庭。例子包括:在別人面前數落孩子、打罵孩子、常對孩子說:「我是為你好、怎麼那麼笨」等話,都是典型的道德綁架。

甚麼是職場煤氣燈效應?

甚麼是職場煤氣燈效應?

職場煤氣燈效應會發生在下屬與上司、客戶與員工、老闆和員工或是同事之間的關係。職場中為了獲取權力和達到某種目的,加害人會利用言語霸凌、集體杯葛、勾心鬥角、推卸責任作為 Gaslighting 手段,請同事幫忙做事或下班後聚會都算是情緒勒索的一種。

如何破解煤氣燈效應?

如何破解煤氣燈效應?

若發現自己正被人心理操控,能意識到這件事正是拯救自己的好時機。正如電影《煤氣燈下》結局中,女主角說出:「我必須停止自我懷疑,我要相信自己。」沒錯,最簡單的第一步便是相信自己,慢慢建立自我肯定及了解自己的價值,奪回人生的主導權。

其他對抗煤氣燈效應方法

其他對抗煤氣燈效應方法

若單憑個人力量無法輕易擺脫,或受害者並沒有發現自己正被 Gaslighting 操控著,不妨透過心理諮詢、音樂治療等專業人士,或是向值得信任的人尋求幫忙,及早遠離有毒關係。 

如何避免自己成為 Gaslighting 加害人

如何避免自己成為 Gaslighting 加害人

Gaslighting 行為其實很細微亦難以察覺,有可能自己在不知不覺中也對別人進行了情緒操控。不想成為煤氣燈效應受害人,也應多加注意,避免不小心成為加害人。可嘗試多點同理心,站在對方角度思考、不要過份干涉他人生活、多稱讚別人、注意自己的言詞和玩笑,都是提升人際關係的方法。

EXPLORE MORE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生活資訊